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市政工程协会官方网站!

及时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及时要闻
以高度的答题意识勇担新使命——访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昌海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湖北省城乡和住房建...  点击率: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新征程中,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将以高度的答题意识,勇担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使命。”日前,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昌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沧桑巨变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历史新跨越

李昌海深有感触地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是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70年,也是湖北省城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70年。70年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紧扣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谱写了一曲荆楚大地统筹城乡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新突破。李昌海介绍说,湖北省城乡规划工作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1984年,随着国务院《城市规划条例》的颁布,湖北省城市规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先后完成了各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与村镇3轮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的编制与修订工作。创新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绿色、人文、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打造了一批以产业为支撑的宜居宜业特色小镇,广大乡村呈现出一幅“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美丽画卷。

居住条件向“住有宜居”转变。李昌海告诉记者,新中国诞生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湖北省和全国一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存在住房数量有限、质量不高、租不养房、分配不公等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湖北省进行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全省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1979年,全省城市居民人均实有住宅居住面积仅为3.9平方米,而目前全省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经达到45平方米、城镇住宅成套率达86.8%。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政府投资公租房建设力度。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累计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4万套(户),改善了800万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住房保障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达22.6%;改造农村危房94.6万户。

建筑业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李昌海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北省建筑业完全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施工生产。改革开放后,湖北省把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其率先进入市场。

1978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只有11.11亿元;到了2018年,建筑业总产值已突破1.5万亿元,是1978年的1000多倍。产业规模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三、中部第一。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全省10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达1368万平方米,并建成投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21个。全省有74项工程获鲁班奖、57项工程获詹天佑奖、266项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目前,湖北省已形成拥有较高专业水平、门类齐全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涉及范围包括21个工程勘察设计子行业。全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总体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湖北设计”正在大展风采。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经济时期,由财政拨款的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缓慢。为改变政府包办和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投资渠道单一、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局面,湖北就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改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强劲,1978年,全省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总投资只有6915万元,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8年,全省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50座,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50公里、海绵城市263平方公里,整治城市黑臭水体123条,建成生活垃圾焚烧项目11个、城镇公厕3435座。

李昌海说,通过70年来的改革发展,湖北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1978年,湖北城镇化率仅为18%左右,至2018年年末已达60.3%,城镇人口比例超过乡村人口,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湖北从农业大省步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乡村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湖北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主战场,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乡镇污水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建成垃圾中转站1987座、末端处理设施147座,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4.2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85%以上。新建、改扩建乡镇污水厂835座,已有806座进入通水调试或试运行,建成主支管网8831公里。开展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建设,首批97个村列入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培育名单。

不忘初心

精准对接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新使命

李昌海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的初心和使命作出重要论述。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历史使命,时时拷问职责使命,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人民情怀,答好时代考题,交出优异答卷。”

李昌海认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党员干部要答好时代考题,首先要精准对接使命。

一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多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素材。坚持转职能、转作风、提效能,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向市、县延伸,深化“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和“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要在提升改革整体效能上加码加力,鼓励各地各部门比学赶超,推进改革举措迭代升级、改革成效螺旋式提升。

二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走出具有住房和城乡建设特色的新路子。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不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补齐城市功能性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到2020年,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9%,城市燃气普及率98%,城市污水处理率95%、县城90%,城市建成区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推动建筑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体制机制研究,开展工程总承包(EPC)试点示范,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紧盯市场调结构,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大土木建设发展,向城市轨道交通及水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环保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拓展,提升“湖北建造”品牌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推进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要在服务实施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担当。牢牢把握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念好“住治服”三字经,打好“三大攻坚战”、“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真抓实干、砥砺奋斗,有力推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湖北全省还有农村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7.5万户,已开工7万户,竣工5.9万户。要实行“硬账硬结”,精心组织,抢抓工期,规范管理,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加强顶层设计,分类研究制订房地产市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运营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风险防范化解专项方案,明确每个部位管理重点,做到项目化落实、清单化明责、时序化推进。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设区城市焚烧发电厂要开工建设,设市城市要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农村要完成存量垃圾清零,实现剩余6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确保90%的行政村达到“五有”标准,并通过国家对农村垃圾治理验收。

四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坚持应保尽保,优先满足困难群众住房需求。

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垦区危旧房改造,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各类棚户区改造70万套左右。优化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继续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积极创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融资机制。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推动建立小区后续长效管理机制。

全面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省小城镇普遍做到“街面净、线理顺,招牌靓、马路平,货入店、车停正,垃圾治、污水清,花草鲜、环境美,设施全、人文润”,打造一批舒适宜居、各具特色的美丽城镇。

勇于担当

以过硬能力素质圆满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新答卷

李昌海表示,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湖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迫切需要锻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铁军。

让“政治硬”成为干部队伍厚重底色。要保持政治定力,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

让“作风硬”成为干部队伍突出本色。要着力破除“浮”的问题,树立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的作风,事事认真负责,提高工作质量。

让“本领硬”成为干部队伍显著亮色。要增强能力不足的危机感,练就“几把刷子”,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与岗位职责相匹配。

李昌海表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跟党走,常怀赶考之心、常秉赶考之志,铆足十二分干劲,打起十二分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更大业绩。”

  • 湖北省市政工程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