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近日,“点读机女孩”和“深圳北站大爷”成为舆论焦点。“点读机女孩”背后有MCN机构做推手,暖心视频中的“深圳北站大爷”竟然是个骗子,已被行拘。
原本集合了公众朴素善意的一次病情救助,背后却夹杂着流量收割、赚钱效益的私心杂念;原本是帮助老大爷的一次善意之举,没想到评论区成了揭穿骗子的现场,有位网友晒出转账记录并留言:“我都毕业2年了,这位大爷还没走到北站”……
互联网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我们常常被刷到的爱心视频、温暖照片所打动,很多善意是自然流露,发乎于本心的。但近年来,有些不法分子以“公益慈善”为幌子,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出现了“刷单、套捐、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有的还是团队作战,通过制作卖苦卖惨的假视频,如“果农滞销,老汉泪洒黄土地”“姐弟俩被抛弃靠捡垃圾讨生活”等等,炮制剧情、打造剧本,目的是博取公众同情,赚取利益。
人们常说现在是“陌生人社会”。但陌生并不代表冷漠,现实生活中很多陌生人的善意,汇聚成了全社会的温暖。善心、善意、善念,是蕴蓄于我们身边的微小存在,哪怕再渺小,一旦唤起,都是一股澎湃着的强大力量。这些点滴善意,正是社会向上向善的重要源泉和坚实支撑。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爱心很坚韧也很脆弱,这些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炒作甚至诈骗,都从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稀释着社会信任、透支着大众的同情心,并有可能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声音被淹没在杂音里。
让善意妥善安放,是互联网时代的一道必答题。法治层面的制度设计,道德方面的约束引导,都是为了不让世道人心蒙尘,不让爱心被愚弄。只有让善心、善念被呵护,善意才能不断传递、延续,激发全社会互帮互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