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14 来源:中国建设报 点击率:
激发活力 增强动力 释放潜力
——湖北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侧记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我太满意了。”7月11日,在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综合服务大厅2号窗口,宜昌天济药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朋龙拿着刚刚办理下来的施工许可证高兴地说。从取得项目用地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只用了21个工作日,比原来审批所需的时间,减少了不止一半。
今年以来,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与本行业实际相结合,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以高质量服务供给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减事项 减环节 减时限
李克强总理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考察时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关键要体现在群众的评价上。张朋龙对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的评价,正是对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最好的肯定。
据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昌海介绍,以前,企业投资项目报建要经过立项规划用地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完成审批至少需要57个工作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这为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放管服”指明了方向。
“今年6月起,在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襄阳、宜昌片区以及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等地的开发区,建筑企业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实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降低门槛放松规制,探索实行‘先建后验’改革,用诚信激活加速度。”李昌海表示,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也提出,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证。按照要求,该厅积极推进,实行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和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
另外,该厅还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推行审批时间、申请资料“双减半”措施:从今年6月起,实行审批事项周结制,确保期办件10个工作日办结,快办件2个工作日办结,比法定期限分别减少50%和60%;从8月31日之后,企业申报资质,不再要求提供注册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上岗证、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等人员证书扫描件或网上打印件。
全覆盖 全归集 全管控
简政不是放权,放权不是放任。在“放”的同时,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实施方案》,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信用监督信息全归集、审批监管相衔接的全管控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对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联合检查,抽查活动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在平台和部门网站公开,强化结果运用,实现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完善企业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推行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对失信企业,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及其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撤销、吊销企业资质。
一网通 一门进 一次办
当前,网络资源仍存在条块交错、共享互通不够等“信息孤岛”现象,不少地区、部门、领域仍存在排队难、取号难、办理时间长等问题。
电子政务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途径。加快部门和地方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是打通“放管服”改革经脉之举。湖北省按照“网上掌上互补、线上线下融合、精简优化并重、互联互通协同”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根据部署,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深入推进“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受理、集中审批”,着力打造预约服务、延时服务、QQ群服务、免费快递等服务,积极推行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网上签名、网上寄送的“网购式”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就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快捷、舒心愉悦。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建筑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产值过万亿,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眼下,正是我省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李昌海表示,目前,湖北省正积极完善企业信息库、人员信息库、项目信息库、诚信信息库和湖北省建筑市场监督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的“四库一平台”数据,今年年底前,有望实现企业资质、项目、人员、诚信信息全覆盖。
“这些改革举措,将营造风清气正、办事简便、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配合‘放管服’改革的良好氛围,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李昌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