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3 来源:湖北建设信息网 点击率: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是省政府部署的“四个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乡镇镇区是仅次于城市的人口、产业聚集区。孝感市城区外的乡镇场办,聚集人口100万以上,每年排放生活污水7000万吨以上,但是在十二五期间只建成了5座污水处理厂,显然,乡镇污水治理是该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为此,孝感市政府在2017年作出果断决策,全面治理乡镇生活污水。
高层级指挥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2017年孝感市政府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统筹垃圾、污水治理工作;2018年,市政府成立“四个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指挥部,下设乡镇污水治理指挥部,统筹协调污水治理工作;各县市区按照市级层面模式,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抽调工程技术、商务事务、财务管理等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开展各项工作;二是高层会议推进。全市乡镇污水治理工作从2017年2月初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后展开,在孝感分会场,市政府原市长滕刚对乡镇污水治理工作进行了总体动员部署;市政府3月召开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介会,学习PPP模式推动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等内容,部署乡镇污水治理启动工作;3月中旬,市政府组织到安徽省考察学习;为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工作,经与有关经验丰富的社会资本方初步洽商,4月召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框架协议集中签署会;为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7月召开全市乡镇污水治理推进会;三是实现“五化管理”。市委市政府将乡镇污水治理列入38项重点工作,由“四大家”领导领衔督办,制定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并纳入市政府“五化管理”平台进行督办管理; 四是领导亲自主抓。市级层面,2017年10月25日,市长吴海涛带领市直有关单位和县市区领导开展调研督办,在孝昌县召开督办会议;吴海涛市长还多次在乡镇污水治理通报等文件上批示指导意见;分管领导负责乡镇污水治理指挥协调,叶华副市长经常深入乡镇指导督办工程建设;县市区主要领导经常性过问乡镇污水治理工作,分管领导直接主抓各项工作。
全覆盖推进
一是污水处理无遗漏。孝感市城区外乡镇场办有98个,除原已建成5座和3个乡镇污水纳入城市处理外,全市安排新建污水处理厂89座,覆盖了所有乡镇,项目建成后,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达到每天30万吨以上能力,污水处理率超过80%;二是污水收集百分百。全市所有乡镇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主干管网达到1100公里,同时完善所有入户管网,长度预计达到3000公里,管网普及率大于90%,生活污水收集率大于80%; 三是提标升级同步行。原已建成的5座污水处理厂,其中3座将同步安排提标升级和配套管网完善;四是污泥处置配套建。每个县市区安排新建改造一个污泥规范处置中心,在污水厂初步对污泥干化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处理,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
系统性谋划
一是认真收集资料。为科学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管网长度、工艺选择等,项目推进前期,各县市区组织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基础调查,收集整理了大量基础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科学决策论证。坚持决策科学化是污水治理项目成功建设运营的必要条件,建设运营模式选择、可行性研究、PPP实施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重要决策过程,坚持具备资质条件咨询机构研究、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程序,许多重要决策都经过反复论证修订,为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坚持基建程序。乡镇污水治理项目数量多、标准要求高、地点分散、行政程序复杂、时间要求紧迫,导致任务十分繁重、协调十分困难,坚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是项目决策科学、实施有序的保障,各县市区严格把握各个环节,有序安排时间节点,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所有基本建设程序。
高标准设计
一是高排放标准。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国内外成熟工艺技术,一步到位实现高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指标,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达不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进行升级改造; 二是全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统完善事关污水治理项目成败,全市乡镇污水收集一步到位,新建改造雨污分流管网,并且接入千家万户,确保污水全部收集;三是全污泥处置。污泥是污水处理的最终产品,但是,污泥如果处理不好,造成二次污染就达不到污水处理的最终目的,全市将采取两步处理方案,确保污泥规范处置,即污水厂初步干化,污泥规范处置中心再次干化后进行卫生填埋或者资源化利用;四是全远程控制。乡镇污水处理厂点多分散,难以管理,为此,每个县市区集中建设远程控制,确保项目运行的随时监控管理;五是全在线监测。污水处理厂建成的同时,每座污水厂都配套建设在线监测设施,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得到适时监管控制,防止污水不经处理排放。
快速度建设
一是科学安排工作。为统一协调,直接以县市区为实施主体,打捆新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厂网一体、建运一体,做到资源、人力、协调集中,大大加快了工作步伐;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借鉴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对各项工作采取平行和搭接相结合办法,加快了工作进程;二是控制关键节点。关键节点是项目实施工期和进度达到要求的核心,各地在安排工作过程中,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项目采购、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等重要节点都作出科学安排,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员,明确目标、任务、时间等,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创新工作方式。为加快项目进展,各地创新方式,在前期工作阶段,由政府统筹优化审批流程,在审查核心要件基础上容缺审批;在项目采购招标未完成前,由实施责任单位先行代理办理相关事项;将项目资本方和施工一体招标缩短程序时间,项目施工阶段,厂网同步实施等。四是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新建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12座,通水调试6座,正在进行设备安装29座,37座主体施工基本完工,即将进行设备安装,尚有5座完成基础施工进入主体施工。按要求,可实现2018年底所有新建污水处理厂基本试运行。
严要求督办
一是落实责任制度。为强化项目责任,市政府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及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明确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工作要求、时间节点和责任承担,对项目实施不力的,政府采取约谈问责;二是坚持督查考评。市级层面,对乡镇污水治理工作开展季度督促考评,同步开展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巡查;县市区层面,直接承担主体责任,同时,组织质量安全机构开展经常性检查;三是周报月报制度。通过周报、月报,随时掌握污水治理项目推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示督办;四是信息系统管理。利用省住建厅信息平台,将污水治理所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市城建委工作专班随时督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公布系统考评情况,促进各县市区形成比学赶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