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7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 点击率: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省级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环境专项保护专项行动专项督查的有关情况,全省共176个黑臭水体,十堰市整治完成79个,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100%。
为确保实现“一江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送”目标,十堰市切实把抓好黑臭水体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黑臭水体清单,制定黑臭河流专项整治方案,分区域、分年度实施,持续开展“清水行动”“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启动城区神定河、犟河、泗河、官山河、剑河五条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五大工程,累计投资20多亿元治理城区河道,建成污水管网1200多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00多个,全市95%以上的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6%。
对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实行“河长制”,由市长担任“河长”,从严督办河流综合治理工作。黑臭水体整治由市住建委牵头,其他部门配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盘清查、不留死角”的要求,切实摸清全市水污染、水资源及水生态现状,找准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问题和原因,明确牵头、配合、落实部门,确保五河水体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部门互相配合,密切联系,市住建部门重点加强排水许可、管网规划和建设、管网运行维护和处理,市环保部门关停69家黄姜加工企业及其他高污染的化工企业,市发改委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项目120个,涉及投资额260亿元,取缔“十小”(小造纸、制革、电镀、印染、染料、炼焦、炼砷、炼硫、炼油、农药)企业329家,市环卫部门加强对上游垃圾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市水利部门定期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
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力度,从源头实现控污截污。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接排放,重视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实施污水的截流改造与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后形成黑臭水体。大力实施清污、雨污分流改造,在对城区污水管网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制定《十堰城区清污、雨污分流改造方案》,对已进行清污分流而存在破损渗漏的污水管网迅速进行维修;对已建分流管网而分流不彻底的继续完善分流工程,对该封堵的暗涵进行封堵;对确实不能进行清污分流的实行截流,制定沟口治理方案,实施就地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加大排污口水质监测力度,对不符合要求排放的污水禁止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将水质达到污水处理厂一级A以上的污水直排入河。加大垃圾收集清运力度。健全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取缔非法垃圾堆放点,做好垃圾收集处理工作,防治垃圾直接入河对水体造成污染。目前,十堰城区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到95%。
该市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全面落实“河长制”对黑臭水体的管护责任,切实加强各项管护制度建设,明确水体养护单位及职责。建立河道巡察管护机制,及时发现有关问题,核准污染源头,有的放矢,精准治理,做到污染源不消除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
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维护运营水平和污水处理效能。为加快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质量和可持续运行,十堰市以县为单位,将已建、在建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分别或整体打包,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优质的环保公司和市场主体实行委托运营;对未建和尚未招标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一律实行委托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目前,各县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委托第三方运营。北京排水集团、北京碧水源集团、东方园林集团、哈晨能集团五大全国知名集团(公司)先后进驻十堰治污,人工湿地、CASS工艺、STCC技术、A2/O工艺、人工快渗技术、IBL技术、红菌技术等各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十堰五河治理中各显神通。数据显示,当前国际国内污水处理的30多种先进工艺,在十堰应用的有21种。
加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能、尾水处理建设力度,为改善水质再添筹码。神定河下游主河道水质净化工程设计处理能力8万吨/日,其中5万吨/日采用人工快渗工艺,主要处理神定河上游微污染河水,尾水标准为地表三类;3万吨/日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主要处理神定河生活污水,尾水标准一级A,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7月已通水试运行;设计处理能力5万吨/日的泗河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工程,出水标准一级A,处理工艺为预处理+二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工艺+污泥处理,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12月15日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并通水试运行。
经过努力,十堰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监测数据显示,十堰境内汉江干流及丹江口水库水质状况总体良好,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已有106项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