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25 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率:
城市中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要变得绿色可亲,才能给市民带来更多愉悦。
2017年底,我省制定了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各地积极行动起来。
一年多来,他们取得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建设经验?今年,我省又将在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方面作出哪些探索?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调查。
修复城市伤疤
废弃地变身城市绿肺
1月22日,记者来到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前,看到一片15万平方米的城市园林,入口处一大片湖面是荆门地图形状,这里是去年刚建成的荆门双喜片区生态修复项目。“这里原本是煤矿采空区,我们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了生态修复。”荆门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总投资1.5亿元,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用量达到4.7万平方米,景观水系内种有10多万株水生植物,可净化水质。雨水花园,植草沟、景观水渠等设施,能充分收集、消纳周边的地面雨水,防止内涝。
将城市内生态受损地区修复,重新变为景观绿地,这样的城市“大手术”在荆门不只一处。记者在荆门市植物园看到,占地600亩的一期园区内,不时走过晨练的人,这里已成为荆门南部城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城市的伤疤,有年产百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搅拌站、年产50万吨的砂石料场,还有废旧汽车拆解厂、液化气站等。
为修复这片创伤,荆门市将这些场所全部搬迁,并对周边废弃土地进行了修复,计划投资3.4亿元,分两期建设占地2600多亩的植物园。2016年,植物园一期建成并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菊花展;二期预计2019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收集植物近2000种,成为向市民普及植物知识的教育阵地。
让城市回归自然本真,荆门的大动作还有不少——
中心城区的东宝山、象山实施综合改造,打造华中最长的山林绿道和最大的城市山地公园。投资34亿元,启动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原葛洲坝水泥厂有约148公顷采矿区,进行土壤治理、绿地系统修复、生态系统恢复,打造一个综合性遗址公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要瞄准短板。”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要完成综合管廊50公里、海绵城市50平方公里,创建一批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示范创建项目。
给城市微整形
边角土地做“口袋公园”
说起城市公园,人们印象中都是占地巨大,绿树成荫,游人如织。不过,记者在潜江的红梅路、城东路口等地方,看到的多是一些小型街头公园。
这些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多位于城市街角,步行一两分钟就可以走完,但其中也有绿化植物、步道、雕塑等。潜江人管这种公园叫“口袋公园”“城市盆景”。
建这些口袋公园,小块的土地从哪来?据了解,潜江市投资2.2亿元,征收城市禁建区私房343户,拆除违建9万平方米。政府还盯上了市内的荒废地、闲置地和拆迁地,将沿街、沿河渠的10亩以下的土地全部收储。“口袋公园投资小、见效快,而且靠近市民,非常实用。”潜江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口袋公园”近40处。
潜江通过实践证明,对“城市病”,有的也可以用“微整形”来解决,如城市道路,该市改造提升了56条背街小巷,为它们配套排水、亮化、绿化等设施,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政府还投入1.5亿元,改造了18个老旧小区。
餐饮油烟一向不好管,潜江投资600万元,为城区500家餐馆和135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在潜阳路、江汉路等11.3公里的临街建筑,立面改造让城市换上新衣。
这一系列举措围绕市民切身需求,没有大拆大建,却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小处着手,从细微之处见心思,能有效提升城市品味。”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各地要开展“鲜花添彩、增园添绿、裸土还绿、立体绿化”四大行动,提高建成区绿地率,改造城市灰色空间,做好城市高架桥、隧道等建筑物的绿化装饰,让城市绿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向资源要资金
山城坐拥4000多公顷绿地
城市建设要绿色发展,资金很关键,除了财政投入,还有没有更多渠道筹集资金?“城市内处处是资源,可以向资源要资金。”十堰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推动50多处老厂区搬迁和10多万户职工的“三供一业”升级改造(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管理),直接拉动投资100多亿元,不仅理顺了各种管线的管理体制,更带动十堰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
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十堰市拿出核心城区113公顷土地用于公园绿地、街头游园等建设,同时也拿出80公顷土地做商业开发进行平衡,既优化了老城区空间布局,也修复了城市生态,完善了城市功能。
近年来,十堰以PPP模式吸引中建三局、上海宝冶等企业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火车站北广场、三峡路、火箭路等200多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入使用。
53.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4.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79个黑臭水体得到整治、18.8万平方米裸露山体被修复……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十堰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十堰城市建成区绿地和公园绿地分别达到3506公顷和908公顷,绿色日益成为十堰最自然的本色。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新时期,城市建设无论是资金筹措还是设计布局,都需要转变观念,塑造特色风貌,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高效运行,让城市生态颜值更高、发展环境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