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1 来源:中国建设报 点击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前不久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韩一兵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让更多的老百姓住上舒心的好房子,安居乐业,就是我们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永不改变的初心,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光荣使命。”
探索保障性住房新模式
“不敢想。”
5月30日傍晚,在陕西省铜川市安居工程锦绣新城小区锦园组团5号楼2单元103室,当记者询问80岁的吕建珍老人住在这里有什么感想时,他回答了这样3个字。
原来,老人曾是一名煤矿工人,过去一家5口人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简易工棚房里,冬天寒冷、夏天闷热,不仅拥挤不堪,还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2015年,老两口搬入这个50平方米的新房子,只花了3万多块钱。为了照顾腿部有疾病的老人,政府还专门给他们分配到一楼。这些都是老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铜川市不算经济账,全力解决煤矿工人等特殊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锦绣新城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601万平方米,总投资120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达350万平方米、4.5万户,可解决棚户区、沉陷区、滑塌区及城中村改造、外来务工人员等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15万人的住房问题。
铜川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只是陕西省的一个缩影。韩一兵告诉记者,陕西省始终把解决中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74.66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112.25万套,累计发放租赁补贴86.4万户,完成投资3186.26亿元,使281.52万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镇新就业职工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1.4万户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将政策、土地、资金、质量、分配、管理6个关键要素总结为引领陕西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六大模块”,不断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新举措、新模式。陕西省在全国较早开展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两房”并轨试点;较早组建了省级融资平台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支持市县项目建设;较早在全国开展“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活动;较早与国开行合作推进棚改,探索棚改货币化安置办法;较早规范保障房资产管理,出台《陕西省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较早编制完成全省“十三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和住房保障规划。陕西省还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政府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建立了以“一网两库五平台”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形成了省、市、县、街道、社区五级管理体系。
和谐社区 幸福家园
“我们太幸福了。”
在西安市曹家堡公租房书香林苑小区18号楼2908室,房主房小平激动地告诉记者。
房小平原是西安起重工具厂的职工,因为儿子脑瘫,生活一直很困难,一家3口人长期租住在一间18平方米的小平房里。
“现在好了,政府给我家分配了廉租房,6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每月租金只要190多块钱。小区要啥有啥,生活很方便,物业服务人员还定期上门给我儿子理发,不收一分钱。”房小平的眼里充满感激和满足。
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书香林苑小区是西安保障性住房项目之一,共有6584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区是陕西“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示范小区之一。小区内羽毛球场、儿童乐园、乒乓球场、图书馆、休闲驿站、康复理疗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闭路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室内安防系统、门禁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表自动抄送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与任何一个商品房小区媲美。
“让保障对象住得进、稳得住、有尊严,一直是我们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要目标。”韩一兵表示。
2014年以来,陕西创新开展“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健全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和强化社会保障为重点,积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努力统筹各类资源,从政府职责、小区管理、服务管理、环境管理和住户满意5个维度,科学制订了63项评价指标,确保“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目前,全省已有214个小区被命名为省级“和谐社区·幸福家园”,440个小区被命名为市级“和谐社区·幸福家园”,住房保障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钢筋水泥是冰冷的,但我们的服务是温暖的、有温度的,尤其是对我们的住房保障对象,更要体贴入微,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关怀。”韩一兵说。
安居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好着呢。”
在渭南市大荔县下寨镇新堡村,66岁的刘爱玲大姐笑着对记者说。她带着记者参观她的新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爱玲的老伴儿因为耳聋被定为三级残疾,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十年来,三口之家一直住在22平方米的土坯房里。2018年,她家的房子被鉴定为D级危房,政府出面给她家盖了新房。
“5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我家只拿出16000元,政府拿了27000元,您瞅瞅,这房子多敞亮啊。”刘爱玲高兴地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了,改革开放也40多年了,我们要高度重视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住房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特别是要尽快彻底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让广大农民群众也能充分享受到祖国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安居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韩一兵对记者说。
自2009年被纳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以来,陕西先后投入98.96亿元,累计改造农村危房91.83万户,使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保障,全面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记者了解到,陕西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亮点突出,措施得力。其中,大荔县坚持“能加固绝不重建”的原则,分类型、分工艺开展危房加固改造,按照“地下整牢靠、地上捆结实、房外墙修复”的思路,对C级危房全部实行加固改造,用较少的投入、较短的工期,既解决了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又保留了农房传统风貌,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安康市汉滨区针对集中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山区的危旧房,引进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运输方便,拆卸灵活,施工安全,整洁美观,综合成本下降6.3%,从户型设计到竣工入住仅需20天。
2018年,陕西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7.89万户,超目标任务31.5%,年度脱贫对象4.0254万户全部入住新房。陕西还建立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省扶贫、残联、民政等部门纵向、横向互联互通,达到认定、帮扶、脱贫、管理“四个精准”,受到广泛好评。
陕西在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卫生改厕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84.6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66%;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9.06%;自来水普及率达95.3%;通村道路硬化率达97.73%,村庄内部道路硬化率达63.91%,昔日脏乱差的贫穷村庄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和谐家园。
波澜壮阔70年,百姓安居是初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陕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以前的5.3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2.7平方米。2017年年底,陕西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30.43平方米,比10年前增加了30%。
“我们将永葆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造福三秦百姓的民生实事。”韩一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