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2 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率:
冷空气还待“收货” 最低气温将降至-7℃至-1℃
我省迎入冬以来首场寒潮
“头天还在穿单衣,一觉醒来要穿棉袄、戴围巾了。”武汉市民陈女士感叹地说,气温像是换季“大减价”。
12月上旬,我省温暖如春。8日,气温达近期顶峰,全省国家站平均日最高气温22.09℃,较历史同期偏高10.3℃,赤壁地区最高达27.5℃。孝感、荆州、咸宁等多个国家站气温突破12月最高气温纪录,武汉最高气温24.2℃,刷新了1955年23.3℃的12月最高气温纪录。
9日夜间,暖湿气流和强冷空气一同“长驱直入”,我省降雨、降温如约而至。9日至11日,平均气温下降8℃至12℃,最高气温下降14℃至18℃。最高气温为5℃至8℃,最低气温为-2℃至2℃,达到寒潮标准,我省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冷暖大逆转。
11日白天,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至7℃,中西部同比昨日下降1℃至6℃,东部则下降5℃至11℃。然而,此轮寒潮天气尚未结束。预计11日晚我省西部、南部有弱降雨残留,半高山以上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12日晚至13日白天,受南支槽东移和暖湿气流发展影响,全省又有降水发生。
最新气象资料显示,14至16日,我省将迎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气温又将整体“下一个台阶”,全省平均降幅4至6℃,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降至5℃以下,最低气温降至-7至-1℃。
气象部门提醒,气温多变,公众需做好健康防护,防范心脑血管、呼吸道等疾病,注意用火、用电安全。防范阴雨(雪)天气导致道路湿滑、能见度低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防范大风对设施农业、航运、户外作业等的不利影响。(汪菁华)
生鲜消费不降温
寒潮来袭,我省气温大跳水。北风冷雨天,生鲜市场消费几何?12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汉口北市场探访。
冰鲜海产供应稳定
上午10时,汉口北渔人码头人来人往,穿着羽绒服、戴着毛线帽的市民顶着瑟瑟寒风,争相来到一排排盛满冰砂的货柜前采购。大黄鱼、油带鱼、海鲈鱼、马面鱼、软丝鱿鱼等海捕冰鲜颇受欢迎,开市仅1个小时,库存就不多了。
在活体海鲜区,每斤12.12元的鲜活基围虾引来市民排队采购,汉口北通过与福建、浙江、江苏、辽宁等地码头建立战略合作,实现10至15小时产地直供。
“冻品海鲜目前价格稳定,随着年关将至,冰鲜海产价格将小幅走高。”汉口北渔人码头总经理宫海旺说,冬季台风对海捕的影响较小,武汉地区的海鲜供应稳定充足,价格上涨的产品主要是中高端消费的活体海鲜(帝王蟹、石斑鱼等)和冰鲜海产,零下18℃的冻品海鲜价格变化不大。
汉口北渔人码头于今年10月“汉交会”期间开业,主要解决武汉海鲜“除了活的就是冻的”市场缺位问题,让市民能像沿海城市一样吃到0℃冰鲜海产品。目前,冰鲜海产品每日出货量约400斤,产品种类持续上新。
宫海旺介绍,为强化海鲜供应链保障能力,汉口北已实现海捕船只、港口物流、冷链运输、质检品控等源头采购、产地直销全链条布局,打造“从大海到卖场,从源头到餐桌”新型海鲜消费模式。
活体帝王蟹作为高端消费代表,市价已从10月底的每斤139元涨到现在的220元,春节前可能会迫近300元。
为让帝王蟹价格更亲民,汉口北渔人码头与俄罗斯西北渔业联盟合作,推出了每斤100元左右的“船冻帝王蟹”,这种帝王蟹捕捞上船后直接蒸熟速冻,可按蟹腿、蟹钳、蟹身拆分销售,并提供调料包和现场烹饪加工服务。此外,海鱼馅韭菜饺子、梭子蟹肉馄饨、海鱼肉黄陂三鲜等海鲜新品持续上新,让市民选购更多元。
蔬菜价格小幅回弹
“北方蔬菜产地雨雪增多,菜价出现小幅回弹。”汉口北亿发农产品配送公司老板张素珍感受到寒潮带来的价格变化。
张素珍说,入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降幅明显,主要是今年秋季天气整体偏暖、风调雨顺,全国蔬菜产地单产增加明显。尤其是大白菜、萝卜等冬储蔬菜集中上市,造成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降价现象。随着寒潮来袭,菜价已呈现小幅上涨态势。
汉口北亿发农产品配送公司主要为武汉香格里拉、皇冠假日等星级酒店餐厅供货,进入12月,酒店的餐饮生意逐步走旺,因客户提前备货加大采购,蔬菜价格将进入季节性上行阶段。
“断崖式降温带来好胃口,牛羊肉销售伴着寒潮热起来。”汉口北味道小镇兴安盟土特产专营店工作人员介绍,肥牛、肥羊、各类丸子等火锅食材成为当季热销品,但寒潮并未对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汉口北味道小镇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牛羊肉产地供应充足,市场上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实惠,不少商户和散客前来采购囤货。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将带动市民腌制腊肉、腊肠需求,促进肉类消费进一步增长。(刘天纵、刘春)
全省开展“寒冬送温暖” 专项救助行动
随着气温骤降,省民政厅及各地民政部门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省民政厅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完善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开展联合巡查,加大巡查频次,突出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精准实施分类救助,确保流浪乞讨、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盗被抢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服务。
12月8日,天门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志勇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大街小巷、桥梁涵洞等地段巡查,在陆羽菜场附近发现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吴某。因她不愿意进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工作人员给她送了棉衣、棉裤、棉被、方便面和矿泉水等御寒物资和食物。李志勇要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持续关注吴某,了解她的生活状况,及时为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同一天晚上,恩施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吴波和同事3人,将10套棉被、棉衣、棉鞋和热水、方便面、饼干等物资装车后,开始了当晚的街面巡查。“我们每次街面巡查的路线不一样,每天至少巡查三次,确保每天把州城易出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地方全覆盖。”吴波说,他们常年巡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流浪乞讨人员喜欢的地方非常熟悉,“冬天太冷了,他们会找一些建筑物的角落,或者在清江桥涵洞中遮风挡雨。”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31日,省民政厅就组织召开全省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暨2023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救助管理工作重点任务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今年以来,我省已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困难群众2.6万人次。